這幾天在整理電腦時發現了這篇去年寫的po文,因為某些原因所以並沒有po上我的部落格!想想蔡尉成老師將在11月發表年度新作,再看看當時所寫下的內容和感覺,心中不由得期待了起來!!
看蔡尉成老師的作品已經兩年了,直到去年的9月才第一次見到蔡老師,我一直記得那天午後的見面的情景;早在上午就因為這場期待已久的聚會而興奮不已,其實從台北到鶯歌的路程並不太遠,但是因為怕遲到所以不自覺得…車速加快、腳步加快、連心跳都莫名的跟著起鬨!!但是這一切都在見到蔡老師後,我兒子問的一句話瞬間凝結,『這隻猴子是你雕的嗎?』。真的很三條線耶!心中暗暗罵道;你這『猴因仔』出門前在家的行前教育,再三交代別亂說話、要有禮貌、是『孫悟空』不要說…『猴子』;其實是怕激起印象中藝術家的怪脾氣。但是,小孩的純真、樸實、不造作的表現,不正是我所認識蔡老師『猴因仔』系列作品所要傳達的意念嗎?
和蔡老師深談後,我的感覺是藝術不再是令人難以接近的!就像他的人一樣,沒有學院派的長篇大論,和令人摸不著邊的思路。『人』!...對!以『人』為出發點的創作思維,曾是你我的共同生活經驗,是對人生的新體認及期待,用一種逗趣的生活態度來呈現,不必有太過深奧的哲理,但卻會讓人勾起嘴角會心一笑,這就是我對蔡老師的創作風格的認知。
初次見到蔡老師的72系列銅雕作品,心中直覺是…怎麼可能?怎麼可能有人用這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『齊天大聖 孫悟空』當作創作的題材呢?在現今華人當代藝術的洪流中,『卡漫風』已成為一股創作風潮,難不成這72系列創作,是要再創中國文學經典小說新的藝術思維嗎?但是可以肯定的是;蔡老師的72系列確實顛覆了傳統既定『孫悟空』的印象,以更貼近人、更貼近人心,由一個藝術創作者的角度來詮釋72變的魔法。我兒子曾經睜大眼睛看著蔡老師的作品,並問我說:『孫悟空』真的很厲害嗎?『猴子』是不是有了金箍棒、筋斗雲和緊箍札就會有魔法,就會變成『孫悟空』呢?我笑著回答說…是ㄚ!其實他並不瞭解真正厲害的,並不是有形的符碼所呈現的表象,而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一個想法!
收藏是對蔡老師創作的肯定與了解所產生的行動;我的朋友也收藏了蔡老師的72系列作品『定江山』,而他只看了我拍的照片,就決定了!當然啦!我的拍照技術是不差的啦!可是,這就足以讓他將蔡老師的作品納入蒐藏之列嗎?其實,在此之前他就很喜歡蔡老師的作品,透過我的介紹再去看展,對於新作72系列的作品他說:有一種意想不到的驚喜!我們常笑談72系列作品的個人觀點,也常推敲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的想法,也許還有很多人並不認識蔡老師,也沒欣賞過他的作品,但是隨著今年將往海外參展,及之後的各項展覽行程,蔡老師和他的72系列『孫悟空』,是否會如小說情節般的大鬧天庭、引人側目呢? 請大家拭目以待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