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陳蔭羆…(音同『標』)這是去年的藝博會Tony所知道的一位畫家,因為他的畫很特別,所以吸引了我駐足欣賞了一番,只不過Tony才疏學淺,實在不懂眼前這幅抽象畫的意念與涵義,不過自成一格的抽象畫風確實令Tony眼睛為之一亮,詢問了畫廊的人員,他說;陳蔭羆他獨特的抽象畫風…是一種繪畫的語言的呈現,由於他已過世遺留的畫作約200幅左右,所以畫作價格不低,以這幅而言約在250萬台幣以上,當然啦…Tony也只能望圖心嘆!!好好欣賞欣賞!!
因為Tony對他很陌生,所以在網路上找到對陳蔭羆的介紹;有興趣的格友就看看吧!!
1912年出生於中國廣東省中山縣,和朱德群(1920~)一樣有著中醫世家的生活背景,20年代正是中國沿海省份移民潮,1925年陳蔭羆隨父親移居美國北加州德頓市(stookton),這一段幼年移民經驗和朱沅芷(1906~1963)於1921年從廣東省孤身前往舊金山依父親十分相似,1934年陳蔭羆獲全額獎學金而進入洛杉磯奧蒂斯藝術學院(朱沅芷則於1924年進入加州美術學院),啟蒙恩師為美國當代名家布魯克(附註2)及維色卡,畢業後,他再度獲得兩年全額獎學金於1940年取得碩士學位(曾佑和1966取得夏威夷大學碩士學位),並留校擔任助教。因此早期陳蔭羆的創作以人物肖像為主,尤其是黑人、墨西哥等底層的小孩,充滿人文色彩,這是陳蔭羆藝術生涯的第一個高峰期,1941年他回到闊別已久的中國,往返於上海與香港,與嶺南派領導人物趙少昂及黃君璧交往。這一趟中國尋根之旅不僅讓他的作品有機緣在上海及香港展出,居住于香港49年返回美國舊金山直至1995年5月逝世,享年82歲。
陳蔭羆其畫風特色有別於西方抽象畫大師之處在於:他懂得在西方美國抽象表現慣有的酣暢淋漓中摻和中國碑帖書法、青銅器上鐘鼎文字等廢墟斑駁的歷史內質,創造出與抽象表現似是而非的作品,以重疊繽紛的色斑和書寫的線條交織,展現了嚴謹又不乏詩情的氣質,從古文明的慧黠中,帶出華美豐厚的視覺饗宴,使創作更富內涵。且歷久不衰。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於1942年發軔,1952年成為美國畫壇的顯學與主流,馬克·托貝的白色書寫及波拉克的行動繪畫最令陳蔭羆欽佩。陳蔭羆感受到這個舖天蓋地的趨勢,他曾積極研究過抽象表現主義及其美學。所以 1950年他開始創作抽象繪畫時,從文化情感與歷史記憶出發,先是以黑白色系為主,一段時間後再融入顏色。而藝術家在世界流行風潮中,截取型式,使得他的創作,不但與西方抽象大師有著明顯「差異化」的創意成就,這是陳蔭羆在美術史上最大的成就所在。
資料來源 http://www.everharvestart.com/20_tw_001_a.php?artist_sn=9